首页>检索页>当前

人工智能时代更需要系统性阅读

发布时间:2025-05-21 作者:袁振国 来源:中国教育新闻网-《人民教育》

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,知识、信息呈几何级数增长,获得知识和信息的渠道空前丰富异常便捷,于是有许多人认为传统的纸质阅读已经变得可有可无了。而我认为,人工智能时代不仅需要传统的阅读,而且需要长期系统的阅读,系统性阅读变得越来越重要。所谓系统性阅读,是指有目标地持续性阅读,从而让人保持长期学习和阅读的状态。进入人工智能时代,人际交往能力、批判性思维能力、意志能力、审美能力等在某种程度上是保持人文坚守的定力,而系统性阅读正是增强这些能力的强大力量。

系统性阅读能拓展人生半径。《道德经》说“不出户,知天下”。三国时期诸葛亮在深山小院里提出了高瞻远瞩的“隆中对”,为什么?看看他屋子里堆满的书简就知道答案了。读破万卷书才能下笔如有神。人能亲身经历的事情极其有限,上下五千年,纵横几万里,胸中如有丘壑,全是书装满的。毛泽东主席的雄才大略来自何方?实践斗争的经验固然重要,万卷图书绝对也是智慧的重要来源。一个人的天地有多大,心胸有多广,与他系统性阅读的程度息息相关。阅读的本质是以有限生命体验无限可能的过程。它不仅是信息的输入,更是认知重构、情感共鸣与实践创新的综合活动,是人生“圆规”的半径。

系统性阅读能培养批判性思维。在信息过载与算法操控的时代,阅读的价值不仅在于“知道什么”,更在于“如何知道”;不仅在于获得一种肯定的答案,更在于知道有多少种不同的看法。在信息爆炸与人工智能并行的时代,系统性阅读的独特价值在于:对抗思维惰性,在算法推荐的信息里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,在虚实世界里保持平衡。通过持续的系统性阅读才能在主动对话中拥有独立学习、独立判断、独立决策的能力,通过批判性思维,让每一本书成为思维进阶的阶梯,个体得以在纷繁信息中锚定理性判断。

系统性阅读能磨炼人的意志。系统性阅读对意志力的磨炼,本质上是将坚持内化为习惯的过程。读过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》,一定会为保尔·柯察金在冰天雪地的环境里,在饥寒交迫的状态下,发着40度的高烧,咬紧牙关准备战备物资的钢铁精神热血沸腾;读过《基督山伯爵》的人一定会为主人公在四面环海的绝望牢房里不放弃希望,终究为自己被陷害报仇雪耻而增添勇气……系统性阅读本身就是极好的磨炼意志的过程:在即时满足盛行的人工智能时代,系统性阅读的“慢节奏”与“高投入”使其成为抵御浮躁、锻造心智的独特途径。

系统性阅读能提升审美能力。文学作品无疑是最直接的审美对象。鲁迅称赞《史记》是“史家之绝唱,无韵之离骚”,阅读《史记》这样的作品,既是知识理性的获得,也是情感审美的收获。儿童通过从图像、文字到故事内容的系统化阅读,逐步培养了他们对美的感知和创造能力。但这种长期积累并不限于文学,还涉及艺术、历史、科学等多领域知识的融合。系统性阅读能够打破学科界限,促进跨领域的审美联系。例如,结合历史、地理等学科有意识地解读文学作品,或通过系统阅读绘画史引发对艺术作品的兴趣,均可扩展个体的审美领域。审美不仅是知识的获取,更是一种精神滋养。通过系统性阅读,个体能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喧嚣中寻得宁静,培养对平凡事物的诗意感知,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。

总之,人工智能时代,系统性阅读的本质价值不仅未被削弱,反而因技术冲击更显珍贵。它既是抵御思维浅层化的“锚点”,也是人类区别于机器的核心能力之一。未来的关键并非“是否阅读”,而是“如何阅读”—通过人机协同,将技术赋能与人文坚守相结合,使系统性阅读成为个体在智能社会中保持独立思考、终身成长的基石。

袁振国 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、教育学部主任)

《人民教育》2025年第8

0 0 0 0
分享到:

相关阅读

最新发布
热门标签
点击排行
热点推荐

工信部备案号:京ICP备05071141号

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

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,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

Copyright@2000-2022 www.jyb.cn All Rights Reserved.

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